「理科好就更有出息?」
從我有印象以來,台灣的家長普遍都有「重理輕文」的觀念。而且家長們普遍認為理工科畢業的學生就業面相較於文科生來得更寬廣,文憑的含金量也更高一點。
我的爸媽也和典型的台灣家長一樣,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念高中的時候,當時還是小高一,正猶豫要選文組還是理組的時候,我爸爸跟我說了一句話:「寫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飯吃。因為你是女生以後終究是要嫁人,念理組以後才能認識比較多念理組的男生,理科的男生相對文科賺的錢多很多。」當時的我雖然文科明顯表現比理科好,但是卻也無力反駁養育我的父母,於是我就這樣傻傻念了理組。
出國唸書後,因為認識的朋友面更寬廣了,偶爾幾次大家談到了這個話題,通常都會有這樣的內容出現:「如果誰家的兒女出國留學,別人問起是學什麼的?如果答案是電腦、生物醫學、機械工程之類的,問的人往往就會露出欽佩的樣子然後會說些“你家孩子真有出息”之類的讚美。但是,如果回答自己的兒女學的是和「文」相關的專業,比如在德國念「漢學」或是其他文學研究等專業,那麼問的人的反應往往是與剛剛表現截然不同。這種現象,其實也讓我覺得特別有趣。
剛剛的故事還沒有講完,當年我聽從爸爸的建議選擇第三類組之後,我發現我的成績開始迅速下滑,再加上我數理化基礎都根基不穩,所以越學越沒有信心。最後只剩下國文英文可以勉強過得去。於是高中生活就在壓力、吃力、無力感並存的情況下勉強進入了大學。進了大學之後,我念了在台灣還算好找工作的科系-電腦。但是除了學程式設計之外還要寫一大堆報告。此時才驚覺從小大家最不在意的作文能力卻是高中畢業之後最重要的一項能力之一。不僅如此,大學畢業要申請研究所,如何寫出有條理且讓人想看下去的自傳跟讀書計畫,還有大學畢業前的小論文。好不容易進入了研究所,理工科的學生往往要協助教授擔任助教或是協助攥寫科技部的研究報告,這些都需要寫作基礎。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在我當年考試作文只是加分用的工具,如今卻變成考試的一大重點。
長大後,我順利拿到了國立大學的碩士也進入了半公家的職場,後來又出國深造。現在回想起來,雖然我不後悔我當初聽了父母的建議,但是我也時常會想如果當時我的父母是鼓勵我依造我自己的愛好自己選擇,那我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記得畢業之後,我有穩定的工作,但是有一天就跑到作文補習班去應徵,這也開始我的“理科生教作文”的故事。
記得在作文補習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一個名牌大學的理科生為什麼會想屈就來這教作文啊?」但是我從來沒有覺得我是“屈就”,相反的我卻因為能教作文感到滿足。尤其是看到孩子從愁眉苦惱的神情轉換成自信喜悅的笑容,我想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個笑容比寫好程式碼來得更有成就感。
我認為作文可以很好地展現出一個學生的個性。因為沒有個性的孩子,他的作文就會成為沒有意義且枯燥乏味的東西。沒有個性的孩子,往往也不清楚自己的喜好與特長,等到長大之後也容易會因為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喜歡什麼而失去競爭力。所以讓小孩從小多練習撰寫作文並不是只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從小學習及思考如何表達自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