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三次翰林全模,莊老師有一位新竹女中學生從2018年10月12日開始跟著莊老師訓練到模考前,從62.4分進步到81.2分,整整20天,絲毫不敢懈怠,每天花1.5-2小時左右複習。
以下是她所完成的事:
* 檢討上次的全模考卷。(讀解答,逐題檢討)
* 完成107-99年歷屆試題。 (讀解答,檢討。)
* 完成9月南模,自己看過解答後,上課我帶她徹底檢討一次。
* 複習古文30共11篇,並且寫練習題。(翻譯/字義/相關國學常識)
* 用[搶救國文大作戰]複習論孟約10頁,朗讀錄音傳給我聽,並且思考文句主旨。
感謝這位同學全力以赴,證明國文不是一個靠感覺的科目。
所以不要再拿起題目就瞎寫,不檢討了。
一直寫,不檢討,跟沒寫過一樣,不如去讀別科。
給考生:
月初的模考,應該讓不少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也讓不少人覺得心慌,很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在1月底翻身。如果你是後者,「勇敢的面對考不好的考卷」是你現在應該做的事。
你應該看清楚考卷上,什麼部分你沒得分?
四大類:
1. 必考題型 (字音/字形/選詞/重組/成語)
讀好歷屆試題是你一定要做的事。
寫完主題1-5以後,對照解答,讀到滾瓜爛熟。
2. 古文30+課內
*課內是指 [髻/散戲/一桿稱子/孔乙己] + [所有章回小說]
*每天一課,用三十分鐘掃過翻譯/文章結構,然後用30分鐘寫題目+檢討
請注意:一定要能夠「不要看注釋」,光看文言文,自己說出翻譯,才算是真的會翻譯。
請注意:國中會考不考課本課文,但是學測跟指考課本上的東西考一堆。
3. 閱讀理解題 (白話/文言文)
請購入國文歷屆學測指考試題分類總匯(二冊)
寫完主題14-15以後,對照解答,確定自己都會翻譯了。
*務必練習課外的閱讀理解題組,至少兩套交錯著寫,腦袋才會靈活。
*檢討時,請想著[這一題,他要考我什麼細節],不要想「這麼刁鑽,不會考吧!」 (以為題目都是亂出?就是這種想法導致你無法進步。)
4. 背誦知識
(經史子集/國學常識/古人事跡關鍵字/題辭/書信/柬帖/六書/字體演變)
*每天一個主題,用[搶救國文大作戰]等主題分類參考書,有系統的背。
為何要逐題檢討?
1. 很多學生看不懂文句敘述。
明明是知道的觀念,只要換一個方式敘述就看不懂了。很多人選錯答案是因為題目敘述方式和課本不一樣,就像是有數學概念,但是看不懂應用題一樣。
2. 模擬考的考卷通常是根據大考邏輯出卷。
此次北全模就和107年學測的選項敘述方式高度相似。
每一題都有要測驗的項目,因此每一題都有價值。
留言列表